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全文如下: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建设“新工科”,也需要建设“新文科”。
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上所言,我国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
新文科具有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
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或称“哲学社会科学”)的简称,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其中,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按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除了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基本上都可纳入“文科”范畴。
如果说科学教育是“求真”的过程,那么文科教育则多为“求善”“求美”的过程。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文科旨在帮助学生自觉而不盲目、主动而不被动地形成对自身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养成个体正确的思想方法、独立的思维品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正确处理与自然界、与社会群体的关系,提升作为人类群体的生存交往能力。
然而,受教育理念功利化影响,部分高校对人文类课程重视不够,存在课时不足、被边缘化现象;人文课程的教学功能定位不明确,文科专业设置雷同严重,特色不明显,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回应不够,导致学生的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受到限制。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新文科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其一,战略性。这是新文科的价值所在。新文科建设要服务国家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表达能力;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与人们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有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其二,创新性。这是新文科的属性特征。新文科建设要通过新的学科增长点,对传统学科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寻求我国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新的突破,实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
其三,融合性。这是新文科的学科特征。新文科建设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或拓展,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文理交叉、文医交叉、文工交叉等新兴领域。
其四,发展性。这是新文科的动态特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问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许多新问题会随着社会发展层出不穷,且问题解决并无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调整、日臻完善。
把握新文科建设的重点方向
推进新文科建设,应该深刻把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凝聚起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高校在新文科建设中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向。一是新兴产业领域出现的新文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出现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基因工程、虚拟技术等大量新兴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与科技强国战略相匹配,与理学、工学新兴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将是新文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与无人驾驶技术配套的相关法律、公共政策、社会问题研究等。
二是传统研究范式转变带来的新文科。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人文社会科学通过对全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变革方面带来了新的便利,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文科领域。
基于编程、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技术的社会科学学科,运用机器学习或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社会问题研究,都将成为新文科研究的重点。
三是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变化带来的新文科。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给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发展带来新的诉求,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法学、智能政治学、智能社会学、智能伦理学、智能新闻学、智能教育学等智能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也将是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新文科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是观念重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教育实践和理论创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坚持“以生为本”,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突出时代特色和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坚持以学校为办学主体和发展主体,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总结高校有益探索经验并适时予以推广。
二是结构改造。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要做好增量规划,构建新兴文科专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发展规律,探索设置前沿和紧缺学科和冷门学科。比如,把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融入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中,加快我国的跨学科建设。
做好存量调整,加快传统学科或专业的升级改造。比如,整合经济学、管理学等传统学科,关注能源、生态、气候等重大问题,解决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之需求。做好学科整合,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研究方向。比如,对于区域问题研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部署,设置区域(国别)研究学,从语言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开展综合研究。
三是模式再造。在传统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创造适合学生成长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把握文科教学质量标准。根据最近新颁布的各专业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对比分析国外相关专业认证标准,修订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控体系。
其次,构建跨学科的复合课程群。以知识主体为导向,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塑造既有广博知识面又有知识深度的T型创新型人才。最后,探索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梳理课程知识点,利用新科技成果、新技术手段,开展学习成果导向、问题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深入实施产教融合、科教结合、校企合作、中外交流的协同育人机制。
四是平台垒筑。做好新文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在组织上,由隔离走向协同,按照研究方向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计划和教学课程,建立没有“围墙”的、有助于学科整合的学术组织结构;在管理上,变刚性为柔性,打破高校教育原有的院系、专业壁垒,改革现有的学科专业架构体系,将传统专业教育的刚性培养模式变革为更加灵活的菜单式、可定制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制度上,变约束为激励,深化制约学科建设、科研评价、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经费管理和运行制度,形成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文科建设与保障机制。
五是类型分布。对于新文科建设,传统文科高校要发挥自身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的优势,推动文科内部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战略急需的冷门学科和边缘学科建设,突出文科“大而强”的集聚优势。综合性高校要发挥学科综合优势,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实现文科与其他学科相互借力助力,在体制机制创新、学科发展路径上突出中国特色,形成文科的“强而精”。
理工科高校应集中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新工科”与“新文科”的紧密结合,关注各行业领域的人文问题,体现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优而特”。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地方区位优势,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需求,以满足地方要求为建设标准,做到“好而实”,推动传统文科转型提升。
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 【本科教育】 新文科建设
天津成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429504262@qq.com
上一篇:中共天津外国语大学委员会2019年第1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
下一篇:“弘扬爱国精神 奏响时代强音”——天津外国语大学组织开展“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
关注公众号
服务时间08:00-24:00免费课程/题库
微信扫一扫